看好先進封裝動能續強,半導體材料通路業者普遍認為,2025年先進封裝材料出貨量有望再度攀升,同時也預期在PC及手機在AI助益下,供應鏈拉貨動能有望在2025年上半陸續浮現,且除半導體業務外,材料通路業者也積極布局如自動化、二手設備清洗等多角化營運模式。
走過2023年的產業低谷,半導體材料通路商如崇越、華立、長華、利機等業者,累計2024年1~11月的營收表現均呈現年成長,而在AI晶片供不應求的市況下,先進封裝需求高居不下,一路氣勢延燒2025年,業者更看好,2025年營運再走強。
受AI與高效運算(HPC)應用快速成長驅動,先進製程需求攀升,帶動光阻、矽晶圓、研磨液、石英及晶圓載具等半導體材料銷售雙位數成長。崇越2024年11月累計營收衝破500億元大關,已超過2023全年營收總額492.7億元。
崇越表示,隨年底進入環保工程完工認列旺季,全年營收及獲利有望創新高。營業比重上,半導體材料暨電子材料銷售佔比約8成,環保工程逾1成。
為強化海外供應鏈韌性,實現在地化生產,崇越集結六家台、美廠供應鏈,從設備、材料、零組件與相關製程廠商等面向,打造供應鏈平台,共同赴2024年日本國際半導體展參展,瞄準日本市場。
崇越首席執行長陳德懿表示,盼透過崇越、峻川商事扮演供應鏈平台角色,協助台、美系廠打進日本半導體供應鏈。
此外,崇越也期待與日本在地廠商合作,日本九州有許多在成熟製程發展穩健的隱形冠軍企業,提供二手設備清洗、翻新服務等,也是崇越下一步期待合作的對象。
華立11月合併營收年月雙成長,創近一季以來新高,達72.05億元,月成長8.97%、年成長23.47%;累計1~11月達736.35億元,年增19.74%。
除了半導體業務受惠先進封裝動能強勁外,華立近年也積極布局智慧工廠自動化,目前已跨入AI伺服器產品組裝的測試自動化生產線,同時因應地緣政治,也正持續擴展海外市場布局,海外營運表現可期。
長華11月營收則為14.87億元,月減1.48%、年增3.66%,累計2024年1~11月達157.37億元,年增4.01%。因應CoWos需求日增,材料通路如華立、長華各自在材料與設備方面,均已打入半導體龍頭廠供應鏈,且訂單能見度展望佳。
同時近期面板級扇出型封裝(FOPLP)成為產業的熱議話題,包括晶圓代工、封測、面板大廠均開始跨足FOPLP,從材料通路角度觀察,目前關鍵材料都陸續送樣中,各家業者進展較為不一,不過市場進度來看,封測廠進度更快些。
針對封測廠市況,利機旗下三大主力產品以封測相關表現更為亮眼,其單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年增58%,月成長21%,連續三季正成長。
以目前市況推估,2024年第4季可望較2023年同期成長5成左右,就單一產品來看,表現最好的二個產品為導線架年增153%、月增74%,均熱片(Heat Sink)年增90%。
利機11月營收為1.08億元,月增10.53%,年增25.98%,刷新31個月以來新高記錄。累計2024年1~11月達10.51億元,年增16.79%。
目前三大主力產品營收表現優於2023年,預期三大產品成長幅度分別為,封測相關成長25~30%、驅動IC相關年成長12~15%、半導體載板年成長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