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眺望2022機械業成長關鍵 掌握後疫成長新契機

日期:2021-11-12

環顧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及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以及未來國際淨零碳排議題均牽動著產業的發展,工研院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也在今(4)日舉辦「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的機械場次,分別從工具機、半導體設備、機器人等領域,全面探討台灣機械業該如何精確掌握需求,加速轉型,以掌握後疫經濟振興新契機!

根據工研院預估2021年台灣機械設備製造業產值較2020年成長21.2%,產值達新台幣1兆405億元;若2022年維持成長趨勢,產值預估為新台幣1兆1,380億元。依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邱琬雯觀測整體機械產業指出,隨著全球各項製造業動能恢復,今年Q1金屬加工工具機次產業較去年同期,已由負轉為正成長,可見恢復成長趨勢。

其中,受到疫情促使零接觸、遠距等工作型態之發展,加上5G通訊進入商轉,帶動半導體產品需求增加,也使得半導體生產設備從2020年至今,需求仍延續成長。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張雯琪預估2022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將突破1,000億美元,台灣半導體設備市場穩居全球前三名,同時帶動2021年半導體設備產值成長28.7%,達1,168億新台幣;2022年再成長5.0%,產值上看1,226億新台幣。

張雯琪建議台灣半導體產業,須強化關鍵技術與設備暨零組件的自主性,晶圓廠在產能擴張同時須掌控良率與成本等因素,促使領導設備廠商朝智慧製造轉型,添加物聯網、運算平台、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分析、資安保護等資通訊軟體技術;以及結合廠務端的水電氣系統,積極協助晶圓廠進行整廠/線能耗控制,掌握全球綠色供應鏈的商機。

以及各主要工業國家正推動核心戰略產業的關鍵供應鏈在地經營與製造。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佳盟預估2021年台灣工具機市場有望回升,應用工具機的終端廠商將出現需求驟增,前3大市場中國大陸、美國、土耳其出口金額成長20.1%,2021~2023年間產值複合年增長率將達9.3%左右。尤其看好土耳其是2020年前3大出口地區唯一正成長(83.5%)市場,值得台廠持續布局深耕。

此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黃仲宏也分享其對於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看法,並預測市場發展規模,2021年裝置量可望達到40萬台。其中亞洲的中國大陸市場會是近年來帶動工業機器人裝置量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加上AIoT、5G等全球科技議題發展,經機器人整合的系統會隨之導入更加智慧化技術,包含:自主移動、辨認識別、精密控制、遠距通訊等。

藉由感知器與機器人整合,輔以AI而更容易安裝和編程;且歸功於通訊技術進步,讓機器人得以無縫連結,整合到智慧製造的策略部署中。依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估2021年機器人本體的市場規模115億美元,所衍生的機器人系統市場規模將達345億美元。

面對未來,全球化與區域生產將會平衡並存,遠距、零接觸(無人化)將成常態,企業韌性、不間斷營運已成目標。工研院建議台灣機械產業數位化有3策略:

 提供聯網、雲端平台、擴增實境AR技術的生產設備,經遠距監控、健康診斷、遠距作業指引,建立應用在製造及服務領域的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方案。

 發展或提供能協助製造業,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各類機械設備與產生系統。

 發展數位化工具與平台,提升設計、製造、銷售、服務等價值活動環節流程的數位化程度,進而提高總體作業及營運效能、降低總體運作成本,以及開發滿足客戶需求與創造價值的新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