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實現智慧物聯基礎工程 智慧感測生態系漸成形

日期:2022-04-07

感測技術為實現智慧物聯願景的重要基礎工程之一,隨著新興應用市場持續催生創新智慧感測器技術,並創造新商業模式,也促使全球感測器市場持續成長中,並使得「智慧感測生態系」正逐漸成形中。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指出,感測器是有效數據的擷取技術,目前有許多廠商皆透過數據服務提升競爭力並加強差異化,以工業用感測器為例,包括振動、力覺、視覺、雷射3D掃描等都是市場普遍使用的感測器類型。透過擷取有效數據,提升品質、效率、精度,就達成了智慧製造升級,若進一步將數據有效運用在節能上,就可達成低碳綠能轉型。

近年國內外感測器市場正持續成長。根據工研院IEK研究指出,2021年全球感測器市場已達1,479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4.3%,預估今年全球市場將達1,582億美元,年成長率達7%。而台灣感測器市場2021年則達新台幣2,189億元,較2020年成長1.8%,預估今年台灣感測器市場將達新台幣2,299億元,成長5%。

朱俊勳觀察,近年全球少量多樣化的生產策略盛行,供應鏈韌性愈趨重要,進一步帶動智慧感測風潮,感測器擷取的有效數據可以進一步創造新商業模式與應用價值,新的應用市場也會持續催生創新智慧感測技術。

如同全球疫情下衍生遠距需求與創新作法,幾乎沒有一個產業是這項需求應用的局外人,感測器發展正邁向一邊創新一邊整合的模式,舉凡個人化裝置、自主移動系統、智慧商務、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能照護、循環經濟、綠能與環境等產業應用,感測器結合AIoT的應用不勝枚舉且無微不至,不管是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科技應用,或是半導體、自駕車、航太等尖端科技製造產業,感測器都扮演關鍵技術。

特別是隨著5G商業化發展,路燈近年在城市扮演微型基地台角色,智慧化的路燈成了智慧杆。現今全球城市的政府皆利用智慧杆的各式各樣感測器來搜集資料,包括環境污染與天氣偵測、分析路況、通報緊急事件和提升治安等。

根據調查,預計 2030 年全球將會有1億支智慧杆,但以現況來說,路燈智慧化程度不到2%,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也因此掀起各國相關業者大舉搶佔全球智慧杆商機。台灣不只地方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業內也共組智慧杆標準聯盟。

朱俊勳也觀察,目前全球感測器業者正積極進行跨域合作,就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集結AIoT系統所需的各項軟硬體技術環節,及早融入主流生態系,搶占市場商機。隨著全球「智慧感測生態系」逐漸成形,台灣產業也積極佈局,像是扮演產學研橋樑的工研院,2022年也將智慧感測研發布局視為重點,目標串聯產業公協會、研發單位等,進一步強化跨領域技術研發及產業合作,提供台灣產業更具競爭力的國產感測器,打造台灣智慧感測應用的創新生態系。

工研院深耕感測技術多年,目前也已陸續開發出多項創新應用,包括國內第一台「PM2.5感測器」,為環保、健康、減碳把關。工業感測的創新應用之一「五軸加工機主軸動態負載感測方案」猶如工具機的健檢醫生,已協助國內五軸工具機業者取得歐美航太業一線客戶,「智慧熱影像安護」則將防疫科技導入遠距照護,化身個人健康監測秘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