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當機器人和AI也來務農

日期:2022-06-22

糧食危機,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更靠近你我。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十年,全球食物的生產便會因為氣候變遷降低2%,而到2050年時,全世界將再增加20億人口,龐大的人口壓力將使得糧食短缺的情形雪上加霜。

俄烏戰爭,也讓糧食危機再次浮上檯面。烏克蘭和俄羅斯總計佔了全球逾三成的小麥出口,並生產許多穀物如大麥、玉米、燕麥等,隨著戰爭爆發,各式原物料價格不斷飆升,沈重的飲食消費成本讓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們處於饑荒邊緣。由於這些作物也是畜牧業的主要飼料來源,肉品價格因此同步上漲。

再加上其他外部因素如供應鏈擁塞、能源價格上漲和勞力短缺等問題,都讓全球食物的供應鏈變得更艱難。

所幸,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人們能透過農業科技來增進糧食生產,減緩糧食短缺發生的速度。比起過往大規模的粗放農業,現代農業更加強調「精準農業」。例如,農夫利用AI影像技術辨識水果成熟度,同時也用物聯網遠端監控土壤和作物的狀況,並透過後台數據分析找出適合的耕作方式,更有效率地替植物施肥和灌溉。

心元所投資的農業新創公司Iron Ox,便致力於用農業機器人自動化作物生產,解決勞力短缺。不同於目前的農業機器人大多負責除草、翻土和播種等重複性工作,Iron Ox利用AI溫室將種植過程自動化,讓他們能不受到季節的影響,在鄰近都市地區生產萵苣、羅勒等農產品。在溫室裡,可以看到機器人載著植物來回穿梭,透過影像辨識和感測技術辨識植物所需養分和水,並自動補給。據公司所稱,將科技結合水耕,他們的AI溫室可節約90%的水量。

另一方面,天氣變化也是影響作物種植的關鍵因素。目前,許多氣象公司已能做到針對局部地區的天氣做預測,這不僅能讓農夫確保在必要時用水,更能利用這些預測模型,更精準地規劃工作和收成時機。

增加糧食生產確實能夠因應不斷上升的需求,然而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統計,全球每年有約三分之一的食物被耗損或浪費,原因包含在運輸過程中儲藏不良,或是賣相不佳被拋棄。如今,供應鏈擁塞更加劇此現象,讓許多食物無法真正送到消費者手中。

要減少食物耗損,除了購買當季和當地的食品,降低遙遠和不必要的運輸外,已有新創透過現代化的管理技術,讓餐廳使用App下單,再將訂貨量轉知農民、包裝廠,使這些食材不必經手盤商,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同時,也有新創架設剩食平台,讓商家刊登每日剩餘的食物,吸引消費者用便宜的價格購買,讓食物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糧食作為剛性需求,若短缺,其影響將不只是物價上漲,更會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與政治動盪,各國都需思考相應的短期和長期措施,確保經濟發展與糧食安全能雙軌並行。

同時,農業也是維持社會運作的基礎產業,不論是栽種技術或是運輸過程,仍有許多痛點待解決。這也給予新創機會,思考如何用創新方法改善食物短缺問題,並運用供應鏈管理、品類管理、新科技等重新思考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解決消費者與農家間的痛點,如此,也才能夠逐步減緩糧食危機的發生。(作者是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