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汽車產業軟硬體合作成共識 Arm:思維需轉變成以軟帶硬

日期:2021-11-19

2021年度的產業關鍵字,絕對非電動車莫屬,產官學界都提出未來車產業必須與軟硬體合作,過往台灣建構在硬體製造、代工的模式,隨著任何載具都往軟體自動化發展,台灣的科技產業應善用過往累積的產業能量,走向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大方向上具有硬體產製的工藝結合軟體應用服務,進行系統性的創新技術研發。

Arm亞太區車用市場資深總監鄧志偉表示,從過去IT產業來看,大部分是硬體決定軟體的架構。軟硬體合作,該如何進行?鄧志偉認為,要軟硬體整合,勢必要是由軟體來決定整合規格。過往車用規格由硬體產業主導,軟體工程師則是在硬體產業構成的規格框架下工作,「未來主角換人」已經從硬體轉移到軟體的時候了,硬體應成為輔助軟體的角色共同達成目標。

Arm首席應用工程師沈綸銘亦指出,必須從硬體思維導向軟體思維,一台車的硬體已固定,然可用迭代的方式在雲原生(Cloud Native)上面作業,未來車會有很多應用層面的服務。

此外,當資通訊(ICT)產業進入到汽車產業,要打入供應鏈需要新的技術。台灣優勢在於代工能力較強,iKala、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指出,若台灣電動車要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必須朝開放式系統、軟體發展,軟體首先要幫消費者定義話語權,但台灣過去在軟體業成功的經驗可是少之又少。

電動車是可以讓台灣年輕與傳產世代整合的產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強中之強,此時能做的是,半導體產業AI化,簡立峰斷言,汽車產業就是未來生活的想像。事實上,現今傳統汽車品牌隨著電動車發展明朗,不少傳統品牌近年已在軟體布局。

Volvo早在2017年就與Google合作,內建車載系統整合Google服務與Android資訊娛樂系統,更宣言要在2030年轉型成純電動車品牌,近日也宣布與Google、NVDIA、 Luminar等科技企業合作,貨真價實地把車子變成科技產品,跟上軟體定義汽車趨勢。

未來車產業主打製造、軟體與服務互相搭配,車用市場業者表示,更加重視使用者經驗(UX)更為趨勢,當硬體與軟體一起工作,能不斷創造新的服務強化汽車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