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台AI發展尚缺關鍵突破點 估2024年後發展達高峰

日期:2022-08-10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表示,軟體、AI與半導體發展將驅動未來10年新經濟發展,但目前AI發展尚未找到關鍵突破點,預計到2024、2025年才會真正興盛,而企業若要取得長期競爭優勢必得掌握AI核心技術。

在3日由英特爾及大聯大控股主辦、DIGITIMES協辦的「AIoT產業造局高峰論壇」中,蔡明順與會發表演講「產業AI化的今日與明日:10年後我們靠什麼經營企業」。

他說,軟體、AI與半導體的發展將驅動未來10年新經濟發展,其中AI將定義軟體發展。以往台灣製造個人電腦和手機的實力堅強,但這些市場的成長已趨緩、要重新起來的機會不大,而消費者會轉換到不同的載體。未來10年晶片的成長動能將由三大主力驅動,包括資料中心的高速運算(HPC)、以AI為核心的IoT聯網設備、以及電動車及醫療所需的商用加速晶片。

蔡明順認為,目前AI發展還未走到一個突破點,要進入高速成長前要跨越一個斷層,之後才會進入蓬勃發展(Booming)的階段,而他預計要到2024年、2025年才會達到。此外,他引用聯發科2020年的數據指出,到2030年時,全世界每個人會擁有高達40個裝置,如果每項裝置裡都有一顆AI晶片,可想像整個市場的商機有多龐大。

AI發展可區分為核心技術、應用技術以及產業應用三大類,多數企業會從AI產業應用切入,但若要取得長期競爭優勢,勢必得了解核心技術,而非讓少數科技巨擘掌握核心技術,這也是人工智慧學校在開設相關培訓課程的宗旨。

AI核心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進階學習技術、工具架構、資料治理等層面;AI應用技術則涵蓋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分析與預測、語言處理、推薦系統等;AI產業應用則包括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金融、邊緣運算(AIoT)等。

蔡明順強調,台灣在先進製程的實力自然不需贅言,在推動智慧醫療方面則有剛性需求,這也是為何電子五哥或電子十七哥已全部進軍智慧醫療產業。此外,台灣也有相當優勢發展邊緣運算,而邊緣端的裝置數量可比雲端的裝置多上許多、且邊緣應用不會受限在雲上,電動車可產生的次系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說,「台灣是全球最好的AI試驗場域,」因土地幅員小、人口密度高、教育水準普及、網路環境與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領先全球。

他認為,產業的AI應用正要從典範式的POC階段進展到流程變化,若停留在POC將難以擴大市場規模、進入獲利階段。在這些AI發展趨勢之下,企業須重新定義員工技能、部門功能以及組織效能,並且尋找夥伴發展相關生態系。

大聯大物聯網解決方案副總經理鈕因任指出,在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之中,政府佔26%、工業22%、交通15%、零售12%、醫療9%、物流7%、農業4%、家庭3%、其他2%。

以2021年大聯大聚合商落地產業佔比而言,零售佔41%最大、政府26%、工業13%、教育7%、醫療5%、交通4%、農業2%、金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