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台灣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有巨大潛力。」Universal Robots 協作機器人國際盛會揭 AI 佈局

日期:2025-05-08

協作機器人大廠 Universal Robots(簡稱 UR,隸屬於 Teradyne Robotics)今在台灣首次舉辦 Collaborate Taiwan 2025,分享包含 AI 在內的市場最新趨勢與技術。

「台灣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具有巨大成長潛力,」Teradyne Robotics 亞太區銷售副總陳培東表示,觀察到亞太地區,尤其是台灣,在自動化與 AI 整合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未來經營目標是擴展至不同領域和產業。他引用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數據指出,在機器人密度(robot density)方面,也就是每 10,000 名工廠員工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台灣在全球排名第 11,在亞太地區排名第 5 。

為展現對台灣的重視,UR 首次在台展示最新 AI 加速器(AI Accelerator)、自主移動機器人,並邀集逾 20 組實際應用亮相,當中包含 15 組台灣合作夥伴。Teradyne Robotics 台灣業務總監鍾秉光表示,台灣企業面臨的主要痛點是員工短缺和少子化,大型企業或許還能找到員工,卻面臨人才流失問題,而中小企業不只缺工,還可能面對經營困難──這兩者的解方將是自動化。

UR 怎麼看機器人產業下一趨勢:AI

鍾秉光指出,機器人市場下一個重要趨勢是 AI,特別提到其 AI 加速器平台,目的是降低程式編寫的需求,讓非專業人員也能開發機器人應用,實現人機協作。此外,他也提及自主移動機器人能處理動態位置並應用 AI,同時強調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涵蓋國內外合作夥伴的產業生態系,一同將協作自動化提升到新的水準。

機器人的優秀表現,來自硬體與軟體的緊密協作

具體來說,如何讓機器人和 AI 一同發揮作用?UR Cobot 資深產品總監 Eric Anderson 表示,UR 設計協作機器人時,會考慮 5 個關鍵面向:易用性(操作員容易使用、DIY)、性能(速度、重量、精度,以及處理器)、靈活性(易於重新部署)、可靠性、部署成本低(輕巧、容易整合、支援多種通訊協定),而要打造出色的協作機器人,核心在於硬體和軟體的緊密協作。

Anderson 指出,UR 持續透過軟體提升機器人硬體性能。硬體方面,AI 加速器除了搭載相機、NVIDIA Jetson Orin 平台,還在軟體方面整合 UR 設計的 Polyscope X 平台,透過內建的 ROS 連接性,讓機器人擁有「AI Ready」能力,可和第三方 AI 工具無縫整合。藉此,機器人可以透過 AI 做到動作規劃、偵測、檢測、工作站重新定向等任務。

除此,Anderson 也表示 AI 有潛力開啟以前「不可能」實現的應用,讓機器人更具有韌性,特別是在製造業需要頻繁換線或改變產品時,AI 賦能的協作自動化,可以讓產品更具有適應性(Adapibility)。

機器人市場競爭加劇、環境波動,UR 自認優勢為何?

當機器人成為 AI 發展焦點,市場也更加競爭。對此,鍾秉光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UR 長期累積的技術基礎、持續改進產品,並有全球超過 300 家合作夥伴生態系,以及全球 UR Care 服務體系提供全產品生命週期服務,這些都超越了產品或價格的競爭。

當被問及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陳培東承認全球市場存在波動性,但認為這是一個短期情況,UR 對於機器人產業的未來潛力抱持信心,將持續進行長期投資,不斷開發更多技術、解決方案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