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智慧製造需求大增 微星、工研院大秀機器人、自動化應用

日期:2021-12-17

2021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登場,包括上銀、Panasonic、三菱(Mitsubishi)、盟立、台達電等大廠,因應數位化、遠端化需求提升,展出關鍵零組件與解決方案,並透過串聯整廠設備系統達到監控與虛實整合,而服務型機器人專區則有緯創、微星等大秀接觸智慧服務,超前部署人機協作未來生態系。此外,工研院亦展出應用在水五金、汽車鈑金、人機協作、製造場域智慧化的整合服務等成果,包括台灣首創「RobotSmith CPS研磨拋光機器人3.0」、拿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關節模組化手臂」等。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指出,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至2025年產值估計高達267億美元,約為目前2.5倍。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亦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智慧製造導入是產業生存保衛戰,未來智慧製造發展將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數位化與自動化結合,透過軟體將老師傅的經驗進行數位化後,移轉給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如金屬鈑件摺邊機器人系統生產線的工藝技術得以傳承,更大幅縮短鈑件打樣流程,今天下單打樣,隔天取樣。

第二是機器人功能精細度提升,從早期的單一功能機器手臂生產,變成多軸自由度,類似人的雙手,動作更加靈活,如雙臂機器人具先進觸覺感測,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能從事多元工作。

第三是成為產業外銷利器,疫情造成供應鏈大幅移動,透過沉浸式協同工程及高資安防護等進行海外產線佈建的經驗,讓台灣成為智慧製造整合系統服務的輸出國。

在首日展會上,板卡、電競NB大廠微星大舉展現技術創新與研發能量。微星表示,工業4.0已成為現在進行式,微星多年來投入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控制研發,實際應用在智慧工廠的環境,同時結合物聯網,滿足各種自動化應用需求,用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線檢測能力,解決人力不足,調整製造流程,延長設備的運作時間,提高製造效率,降低設備損壞的風險等。

其中,「智能物流機器人」(AMR-AI-Logistics Robot)以智能櫃與智能自主移動機器人為概念,擁有AMR智慧RMA運輸系統,並具備多種感應裝置,具備後台管理系統、遠端開櫃控制,保證寄物與取物上的安全性,可以自主選擇在何時何地進行交付,達到24小時收取件的智慧物流新創服務;「智能基座機器人」則可協作搬運重達150KG的貨物,以自動化的方式協助並減輕其繁雜與重複的人力工作,正面和背面擁有2個全新LDS雷射導航系統,具備完全自主辨識環境可進行自辨測量地圖,搭配高精準度的定位科技,當前方有障礙物也能敏銳地避開;「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為自主式移動紫外線殺菌機器人,有助於降低曝露在有害病毒與細菌下的風險。

另一方面,工研院亦在機器人領域耕耘已久,例如研發的台灣首創研拋光機器數位職人,已導入多家水五金公司,更力助和成HCG進行水龍頭研磨,目前台灣每3個水龍頭就有1個是機器人研磨。此外,以客製化的積木式堆疊設計研發出的關節模組化手臂,重量減輕40%,卻能舉起更重物品,已與士林電機合作開發DC伺服產品,協助強化產業智慧生產,未來可望打入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供應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