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情報

AI智造改善缺工,長期卻可能衝擊社會結構?

日期:2023-04-26

AI影響製造業,短期來看是利多,然長期而言,卻有可能影響台灣社會結構?開必拓數據執行長孫逢佑20日受邀在DIGITIMES主辦的AI EXPO論壇分享對製造業的長期觀察。他指出,現行製造業面臨缺工因而急需自動化,導入AI是必然的發展過程,但同時業界也必須思考,長期而言,AI對社會結構所產生的相互影響。

據研調機構指出,全球智慧製造市場預估將在2026年達到6,200億美元,商機可觀。孫逢佑指出,製造業缺工一直是其導入AI自動化的主因。除了少子化因素外,產業過於集中化造成就業傾斜,例如台灣的強項是半導體與ICT製造,雖然形成護國神山提高台灣在全球影響力,但不可諱言也造成就業人口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別,排擠效應導致其他產業招聘不到勞動力。

而疫情造成更嚴峻的勞動短缺,促使製造業加速進行無人化、自動化轉型。而鎖定AI自動化檢測商機的開必拓數據自然也在這波趨勢中受惠。開必拓數據以「fastable.ai」人工智慧檢測方案在業界打響知名度,2022年第4季更導入日本被動元件指標廠,接下來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大廠也在洽談中。

AI影響製造業,除了補充不足的勞動人口,也可透過機器彌補人工經驗的不足,提升品質、產能或生產效率。短期來看,AI介入製造業是利多,但長期來看,當愈來愈多勞動被AI取代,人類如無法再透過勞動取得薪水,進而減少消費,是否因此會造成經濟停滯,孫逢佑認為或許這是下一階段社會可以去思考的問題。

想像一下,如有朝一日成真,那麼對誰的影響最大?孫逢佑則認為,像是以台灣或日本的產業結構來說,製造業佔比約為20~30%,可能會首當其衝。

因此他也強調,現階段外界對AI有很多想像空間,這是好事,AI的普及會讓當代社會更加進步,但面對其可能會對社會結構層面帶來的影響,人類也應該要有應對的方法。

他也提到,現階段外界有很多雜音,認為AI會取代人類很多工作,造成部分恐慌,這是因為人類對AI還不夠瞭解,有工作被取代,但相對也會有新的工作機會與AI還未能產出貢獻的領域,仍需要人的介入。

舉例來說,影像辨識目前在智慧製造市場相當成熟,但像是觸覺、嗅覺、聽覺等其他感知能力,都還未有顯著的AI技術可以取代。

孫逢佑強調,對於ChatGPT的異軍突起,AI進入新一波浪潮,他仍樂觀看待人類價值的重要性,畢竟人類繁衍至今已經突破70億人口,還未有一項新科技的發明造成人口大量消失,人類仍會找到新時代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