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的英特爾矽光子走得到處理器聚合產品那步嗎?
自 2004 年初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發表震撼業界的矽晶圓光學調變器論文,20 多年來,英特爾不斷挖掘矽晶圓光學傳輸元件的商業價值和應用潛力,但這幾年問題卻讓半導體巨人於聚合矽光子路上舉步維艱,遲遲不見產品問世。
最致命的莫過於英特爾少了「乙太網路交換器」這塊拼圖為持續演進矽光技術的地基,更遑論提出運算集群的水平延伸(Scale-Out)完整方案潛力,這是他們與 Nvidia、博通(Broadcom)最大不同,更是這些年來業界不斷傳聞 AMD 可能試圖用併購補強的環節,即使環顧現在市場好像也看不到什麼可能標的物。
2019 年英特爾以未公開金額收購 Barefoot Networks,取得軟體定義網路(SDN)網路交換器產品線 Tofino 系列,讓英特爾「專注端對端連接和網路基礎架構領導地位」,但 2022 年第四季災難性財報,英特爾為了減輕財務壓力,停止網路交換器業務,一併退出 RISC-V 相關計畫。
更有甚者,英特爾 2023 年底將可插拔矽光學收發器模組業務賣給捷普(Jabil),雖然英特爾或許覺得這些市場「太擁擠」(畢竟連 Marvell 都開始加碼)不值得繼續經營,或評估「未來都是 OCI 的天下」。
但連這種有數百萬等級出貨量的穩定生意都要剝離,也不難想見英特爾多麼竭盡全力「擠錢」填補「四年五節點」這錢坑,以及試圖先進製程追上台積電的高額代價,且是「現在進行式」,近期才剛發生的全球大裁員 15% 與後繼牽動產品線布局,更讓英特爾推動「高瞻遠矚規劃」的本錢與籌碼越來越少。
詳細內文請參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