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製造上移動速度各不同。AI革命持續讓少數製造商獲益時,其餘半導體製造商卻深陷工業和汽車領域需求疲軟的困境,如今連公司執行長大位都受衝擊。
自11月底,美商Microchip把已「退休」的Steve Sanghi再掌兵符,取代在公司服務23年、卻被認為表現欠佳的Ganesh Moorthy。而因電動車(EV)業務表現平平,Wolfspeed的執行長Gregg Lowe也丟了職位。
英特爾(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日前無預警「宣布退休」,似乎也非特例。畢竟,無論從英特爾的財務盈虧或產品競爭力,AI革命還未能加持英特爾業績爆發。
據Semiwiki指出,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和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還向外界宣稱半導體產業景氣正在好轉。仍能穩坐辦公室的執行長們其實心裡很清楚,外界喧囂的景氣,更多反映的是AI熱潮,而非整體市場情況。
2023年下滑後,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正在反彈,不少機構預測實現兩位數成長。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預計成長19%,達6,300億美元;TECHCET上調對2024年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最新預測,目前預計比2023年成長近13%,達6,170億美元以上。
中媒中國電子報報導,11月下旬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 2024)上,新紫光集團董事、聯席總裁陳杰也一吐實話。陳杰表示,在AI引領下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創新高,2024年第2季達1,621億美元。但如扣除NVIDIA及AI帶來的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整體半導體產業只是剛走出景氣週期谷底。
Semiwiki指出,半導體產業的時機至關重要,當「市場轉機」浮現,所有人會全力起跑,而所有必要的成長資源都會變得稀缺。尤其當企業需要更多的晶圓廠產能、原材料和員工推動景氣上升週期,卻發現資源已被其他公司搶佔,有鑑於此,半導體製造業者往往搶先一步擴產。
然而,過早行動並非萬無一失,畢竟在市場尚未浮現前就下賭注也有風險,遑論半導體業務是長期資本密集型且成本高昂的業務。甫被官宣「退休」的Pat Gelsinger,對於資本支出給英特爾帶來的致命性衝擊,恐怕也是心有戚戚焉。
相較歐美半導體業者正處於AI冰火二重天,中國一線業者思考的是,應該如何迎接AI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然而,中國業者必須密切跟蹤AI領域國際尖端技術發展趨勢,集中力量對已經被證明有效的技術卡點正面突破。
舉凡演算法模型中Transfomer架構通用LLM的研究與實現,算力方面的GPGPU、NVlink,製程技術的FinFET、GAA等先進製程,至於在大算力晶片要用到大容量、頻寬的記憶體,陳杰認為也應該集中力量突破。
2024年對各國各領域的半導體製造商有不同故事。當台積電、NVIDIA盡享AI紅利;當美國半導體天命之子英特爾執行長換人;當中國業界集結產業、資金、人才各項資源亟思突圍之際,在地緣政治變數下,展望2025年的半導體製造棋局,變動幅度之大恐怕猶勝今年。